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孩子王》要出单行本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孩子王》要出单行本(2/2)

目录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年初印数稿酬恢复后,有出版社尝试过,最后自然是折戟沉沙。

王振山作为出版社总编辑,要考虑的太多,不能不谨慎。

张德宁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总编,我们做过市场调研,《孩子王》的读者粘性极高,很多人反映愿意收藏单行本。而且——”她翻开笔记本,“胡为民的读者群体不仅仅是文学爱好者,还包括教师、知青群体,这些人对作品的认同感极强。”

“可万一销量不及预期呢?”发行科的李主任插话,他还是不认可,“印数稿酬是按实际销量算的,如果卖不动,我们社里就得承担额外成本。”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张德宁能感觉到,原本支持她的几个编辑也开始动摇。

她咬了咬牙,决定再下一剂猛药:“总编,如果我们现在退缩,人文社会立刻顶上。他们可是开出了比我们更高的条件——基础稿酬千字十块,印数稿酬4%,首印八万册。”

“什么?!”王振山猛地坐直了身子,“他们疯了吗?”

“他们没疯,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敢赌。”张德宁的声音低沉下来,眼中更是带着一丝焦急,“胡为民不是普通作家,他的作品有长期价值。《孩子王》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她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如果我们现在犹豫,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未来可能成为标杆的作家。”

“毕竟,我们的对手可是人文社啊!”

是啊,人文社。国内数一数二的出版社,也是他们追赶的目标。

财务科的老周叹了口气:“德宁,你说得也许是对,但也要考虑客观条件,社里的资金压力……”

“我们可以降低首印数量,但印数稿酬比例不能比人文社低。”张德宁头脑灵活,迅速调整策略,“先印三万册试水,如果市场反应好,立刻加印。”

不低于人文社的水平,已经是最低限度。

要是这条不允许,说什么都没用。

王振山沉思良久,又和周艳茹交换了一下意见。

终于他缓缓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有个条件——我们要签下胡为民下一部作品的优先出版权。”

张德宁暗暗松了口气,但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她知道,这个妥协版的方案,已经比人文社的条件逊色一筹。

毕竟相同条件下,胡为民没有理由交出下一部作品的优先出版权。

走出会议室时,晚风迎面吹来。

张德宁望着身后出版社大楼依然亮着的灯光,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为民……”她轻声自语,眼底有些落寞,“唉,这次我们可能真的要错过这部优秀作品了……”

次日,朱盛昌一早找上了胡为民,他手里捏着一份崭新的合约,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他显然是匆匆赶来的,连外套的纽扣都扣错了一颗。

不过,他没有闲心理会这些。

现在,最重要的是拿下《孩子王》的出版权。

“为民!”朱盛昌声音洪亮,脸上掩不住兴奋,“社里连夜开会,最终拍板——千字十块,印数稿酬5%,首印十万册!”

他将合约摊在桌上,手指点着关键条款,“封面特别设计,全国二十个重点城市同步铺货,外加《人民日报》文艺版专栏推介。”

胡为民接过合约,目光扫过那些数字。这个条件,确实比燕京文艺最终提出的方案优厚许多。

“燕京文艺那边……”他故意停顿。

朱盛昌立刻会意,轻哼一声:“他们给不起这个价。”

他压低声音,“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他们最多只能给到4%的印数稿酬,首印还砍到了三万册。最过分的是,还要你签下合同,他们要你下一部作品的优先出版权。”

胡为民默不作声,昨天他已经从张德宁那里得到了消息。

朱盛昌摇摇头,撇嘴道:“小家子气,难怪发展那么多年,还在原地踏步。”

胡为民摩挲着合约纸张,突然笑了:“朱老师,你们这次怎么突然大方了?”

“因为值得啊!”朱盛昌一拍大腿,“总编说了,《孩子王》是能进中国文学史的作品!再说了——”

他眨巴眨巴眼,笑着道:“你下一部《芳华》的单行本出版权,人文社可是势在必得啊!”

“好说,只要这次咱们合作愉快,《芳华》单行本出版肯定优先考虑人文社!”

“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签下合同后,两人都笑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