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无奈的宋襄(1/2)
石正看着
石正听完后,沉默了许久,随后缓缓的说道:“看来,今天也许就是决战了!”
石正的内心是希望这场决战早点爆发,因为在他看来,决战进行的越慢,变数就越大,虽然现在看似他们是优势,但是战争这种东西,今天是优势,也许明天就立马变成劣势了。
所以石正看着战争的局势,他逐步的要增大兵力了,想着让段豪在增派一万骑兵,而他则大军压上,彻底的歼灭赵三子,若是敌人战,那么他们展开正面会战,若是敌人不战,那么先赢的小胜,攻占几个要地。
让局势更偏向于他。
而此时的宋襄得到了情报后,他沉默起来了,因为此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他内心是偏向于撤军,继续固守,毕竟后方至少没有啥问题,他们固守这里,敌人长久攻不下来,那么必然就会展开和谈。
战争到了一定的处境之后,谁都打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双方的高层必然会选择和谈,从而各退一步。
这是宋襄的目的,因为从目前杨颖的局势来看,他们已经很难打出去了,外部的支持者太少了,反观杨元超则是越大,外部的支持力量越大。
本来大家最初偏向于杨颖则是因为杨颖和杨瑜的势力太大了,兵力太多了,简单而言,就是纸面实力过硬,所以大家都看好他,支持他。
但是打到现在,大家逐渐的发现杨颖和杨瑜偏向于纸老虎,其次他们太过于吝啬,不舍的拿出来钱财,拿出来权力进行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逐渐的开始活动心思了。
当看到杨瑜和杨颖并非是不可战胜的时候,大家更偏向于杨元超,因为普遍的认为杨元超是优秀于杨颖的,因为从目前杨颖的表现来看,水平低下,大家跟着他,吃不上个肉,汤,恐怕都难喝上……
但是人都有个毛病,看到眼前的这个不好,就不会想着后面的那个也不好……
因为后面的,没有人展现出来他们的行为,所以大家在心里都普遍的认为这个是好的,因为没有展现出来他的内在,从而给人构造出来幻象,下意识的认为,后者比前者要好。
因为外在的因素不太行,所以宋襄逐渐的放弃了打出去的想法,而是想着固守于颖山,挡住杨元超,只要杨元超打不下去了,必然会主动和谈,到时候大不了分一些权力给杨元超,让天下太平起来。
这是宋襄所想的,他想的是停战,让天下太平,让大家的日子过起来先。
然而杨颖的内心是不愿意分权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权力就是他的,其次他现在是皇太弟,只要赢的这场战争,未来自己是可以登上帝位的。
但是杨颖没有想过,自己能否赢的这场战争?
或者说,在杨颖的内心当中,他认为,自己是一定可以赢的这场战争的……
所以在这种因素下,杨颖多次催促宋襄主动出战,打出去,夺回邺城。
但是宋襄并不想主动出击,也是因为这种情况,他才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该派兵,还是不该派兵。
其实在宋襄的心里,如果主动出击,在这种意外情况下爆发的战争,是对于他们有利的,因为等敌人做好了作战准的时候,你才发动进攻,那么必然是会形成全面劣势的。
在这种全面劣势之下,那么必然会面对战败的风险……
其实若没有杨颖的催促主战,他宋襄也不会陷入这种两难的地步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