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西台峰](2/2)
五、峰战九阙:剑气冲霄裂斗牛
紫微天网笼罩西台峰时,清虚正以剑指在太极潭面画符。七十二道水龙腾空而起,与天兵的“火尖枪”相撞,激起漫天虹光。为首天将祭起“斩仙飞刀”,寒光闪过处,峰顶古松竟被齐根斩断——却见断松突然化作青烟,绕着清虚结成护仙阵。
“尔等可知,此峰乃盘古开天时的‘离火之精’所化?”清虚踏剑立于阵眼,青铜剑突然暴涨千丈,“看我以峰为剑,斩破这天网!”说罢,双掌按在峰体“离火纹”上,整座西台峰竟如火炬般燃烧,赤红光焰直冲北斗。
天网应声而碎,却激怒了三十三重天外的昊天上帝。雷部正神亲自降临,九道天雷劈落,将峰顶平台轰出焦黑裂痕。清虚见山民们的岩洞方向传来震动,心下一横,竟以金丹为引,与西台峰签订“血峰契约”——从此,他的仙魂与峰体共生,生则同生,毁则同毁。
六、化石成圣:丹心碎处化灵根
当第十七道天雷劈下时,清虚的青衫已破烂如蝶翼,青铜剑断作三截。他望着岩洞口颤抖的百姓,忽然笑了:“原来我修了千年的‘清净无为’,竟不如这人间一顾。”说罢,将断剑插入太极潭,双掌按在峰顶“离火之心”上,仙体开始如琉璃般碎裂。
“仙长!”村正的孙子哭喊着扑过来,却见清虚的身影渐渐融入峰体,最终化作一尊盘腿而坐的石像,左手结“拈花式”,右手握半柄断剑,剑尖直指北斗。石像落成的瞬间,太极潭水突然沸腾,飞出九只青鸾虚影,绕峰三匝后,没入石像的眉心间。
天兵们见仙凡契约已成,知道再难动摇西台峰,只得悻悻回天。临行前,雷部正神望着石像叹道:“痴儿,你这一坐,便是永镇九幽,再无转世轮回。”却不知,石像的掌心已化作新的泉眼,四季涌流的清泉里,隐隐可见金丹碎末——那是清虚留给百姓的最后护佑。
七、苔痕剑影:千年风雨刻道纹
元代至正年间,西台峰下的村落遭遇瘟疫,百姓们抱着石像的断剑痛哭,忽见石像掌心清泉中浮出金色药渣,按方煎服后,疫病立消;明代万历年间,倭寇犯境,欲炸毁西台峰取“离火石”铸炮,却在举火时看见石像眼中喷出青鸾火焰,吓得连夜遁逃;清代乾隆年间,有道士在峰顶发现《西台秘录》,字迹竟随松针生长而变化,记载的正是清虚与峰体共生的“人峰合一”之术。
近代抗战时期,一支游击队在西台峰隐蔽,日军轰炸机来袭时,石像突然发出青光,将炸弹引向无人区。游击队员后来在石像背后发现一行小字:“护民者,天必护之。”字迹已漫漶不清,却在月光下隐隐发光。
八、云海潮音:丹书万卷付松风
霜降,灵山景区的悬空玻璃栈道上,年轻的讲解员小林正指着远处的三棱形巨峰:“那就是西台峰,海拔1552米,岩体富含赤铁矿,所以呈现丹红色。不过当地老人都说,这是清虚仙人的金丹血魄染成的……”
游客们隔着云雾眺望,只见峰顶石像果然如仙人打坐,膝头还斜倚着半柄“剑形奇石”。忽然,山风大作,竟将云雾吹成青鸾形状,绕峰三圈后才散。有游客惊呼:“快看!石像的手指在动!”
小林笑着解释:“这是‘西台松涛’的奇观,峰顶古松被山风吹动时,阴影投在石像上,就像仙人在掐诀。”说话间,一位采药人从石径走来,背着的竹篓里装着新鲜的“还阳草”——正是清虚当年种下的仙药,如今已漫山遍野。
暮色中的西台峰渐渐化作剪影,石像的轮廓与峰体浑然一体,仿佛从来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山风掠过峰顶的古松,松针相击之声,竟隐隐透出《道德经》的吟诵韵律——那是千年之前,清虚道人坐在茅庐前,教给山民们的第一首道歌。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时,石像掌心的清泉仍在滴落,在玻璃栈道上敲出清脆的节拍。游客们不知道,每一滴泉水里,都藏着一个关于守护与信仰的故事,藏着一位仙人放弃长生,只为换得人间烟火长明的温柔与倔强。西台峰默默矗立,见证着沧海桑田,而清虚的传说,就像峰顶不熄的丹火,永远在世人的心头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