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 第122章 无人农场的绿色革命

第122章 无人农场的绿色革命(2/2)

目录

一台无人机低空飞过,精准地对作物喷洒生物农药;地面上,一个小型机器人在田间穿行,采集土壤和作物数据;灌溉系统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出水量。

“这就是未来农业的雏形。”朱教授自豪地挥手示意,“节水、节肥、高效、生态。”

王安的眼睛亮了起来,“教授,我有个想法,不仅要做智慧农业,还要将农业观光、养老休闲和健康食品整合起来,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老人们可以参与轻度劳作,体验农耕乐趣;游客可以观光学习;产出的有机农产品,直接供应给养老社区和市场,真正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链条。”

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高价值商业模式构想,如成功实施,将获得额外奖励”】

朱教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应用场景!王总,我决定全力支持你!”

然而,徐浪的阻挠并未停止。既然无法从朱教授这边下手,他转而收买了当地村委会的几名成员,试图阻挠土地流转审批。

“这个王安肯定会卷钱跑路,到时候土地荒废,我们老百姓怎么办?”村委会会议上,一名中年男子激动地拍着桌子。

消息传到王安耳中,他不慌不忙,笑着制定了应对之策。

次日,三辆大巴车停在村口,村民们好奇地聚集过来。

“各位乡亲们,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参观瓦窑村项目,看看我们安居地产是怎么做事的。”王安站在车前,热情洋溕地招呼着。

一整天的参观让村民们眼界大开。瓦窑村精致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居民们的满意口碑,都让他们对安居地产的印象彻底改观。

回程的路上,王安在车上站起来,面色诚恳:“各位乡亲,我想邀请你们参与一个'共富计划'。”

“土地流转后,不仅会支付租金,你们还可以选择用土地入股智慧农场项目,成为股东,分享收益。”

“而且,农场需要用工,优先聘用村里的劳动力。老人们可以做轻活,青壮年可以学习运用新技术。”

村民们热烈讨论起来,原本的疑虑一扫而空。

一周后,乡村振兴座谈会在村委会召开。王安和朱教授详细介绍了智慧农场规划,从技术应用到经济效益,从生态保护到村民参与。

最终,土地流转审批顺利通过,智慧农场项目正式启动。

央视农业频道的记者闻讯赶来,对这一创新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叮!恭喜宿主成功启动智慧农场项目,系统特别奖励:智能农业技术专利一项,未来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价值提升30%!”】

工程车开进了农田,测量仪器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王安带着老年顾问团来到现场,向他们展示农场的规划图。

“这里将是智能温室区,全年可产出有机蔬菜;这边是果园区,适合轻度采摘活动;水产区配备智能监测系统,水质清澈见底…”

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我要报名!”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举起手,“我年轻时在农村插队,对种地还是有点心得的。”

“我也要参加!”越来越多的老人响应。

王安看着眼前这群精神矍铄的老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场连接城乡、联结代际的绿色革命。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农田上,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一位老人伸出布满皱纹的手,抓起一把黑土,深深地嗅了嗅。

“好土!”他笑着看向王安,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这片土地,会有好收成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