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追击(1/2)
第670章追击
鞑靼后续的中军人马,本来已经准备增援前锋部队,有冲动的个别人甚至已在半道上了,就在此时突然发现两侧山坳上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这才明白原来有明军攻击他们的先锋人马。
鞑靼人发现情况不妙,一个二个勒住马,随时准备转身逃跑。
这种遭遇战,如果某一方明显占据优势,或许会乘胜追击,来个赶尽杀绝。可一旦落入下风,或者双方实力相当,那就不存在长期对峙下去的可能,势弱的那方逃跑乃明智之举,且理论上来说,得势但优势不甚明显的一方,并不会贸然发起追击。
鞑靼主将眼看讨不到便宜,立即组织全军撤退。
鞑靼骑兵别的不行,但在行军速度和机动性上,他们自问没怕过谁。
本来第一批人马中有人想把他们受伤和死去的同伴从营地里带出来,但眼见大明援军从两侧山上冲杀过来,且来势汹汹,看架势漫山遍野都是摇曳的火把,对方数量恐在万人上下,此时他们已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调转马头逃跑。
随着营地外的鞑靼骑兵开始撤退,那些本来正在朝后方奔跑的明军士兵,顿时来劲了。
援军马上就到,鞑子也已逃走,我们岂有继续当逃兵的道理
说出去那不被人笑话吗
更为重要的是,营地内有鞑靼人的尸体,有明一朝军中都是以“首级”来论定军功,首级在谁手上,那军功就挂在谁头上,虽然这种功劳动辄几年都不给兑现,有的捱到最后甚至不得不将功劳“卖”给别人。
不过这次情况就不一样了。
此乃皇帝主导的一场战事,系大明曾经的权臣李孜省和当权的司礼监太监覃昌带兵打的一场遭遇战,属于皇帝登基后发起的第一场对外战事,如果在这种具备特殊象征意义的战事中能嘎个鞑子的脑袋回来,那可能自己下半辈子都有着落了。
于是乎,那些先前还在四散奔逃的明军士兵,现在又一窝蜂往前面的营地涌,就算有的地方火势很大,也不影响他们抢夺鞑靼人的尸体,对他们来说,比起打仗都更积极。
至于后续从山间冲杀下来的明军士兵,就显得比较悲催了。
抢首级这事儿,似乎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也没资格抱怨……本来营地里这群人就属于敢死队的性质,提前都说好了,谁愿意去谁就有机会立功……但脑子活泛的人想的都是,一次战事本来就杀敌不到几个,派几百人前去设伏,最后就算能得到功劳,到自己手上又能分润多少功劳
为什么要去玩命呢
最后还是李孜省动用各种威逼利诱手段,才把一群人给“骗”了过去,也跟其中大多数都不相信鞑靼人真的会从这条路进逼大明外长城关隘有关。
但这次,还真是参与设伏的士兵才有机会获取军功,人生际遇变化之奇,莫过于此。
……
……
李孜省骑马跟在队伍中,只是他跟冲在最前面的士兵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马背上大喊大叫。
此时的李孜省非常激动。
第一次上战场就指挥这么重要的一场大战,自己更是有机会成为新皇登基以来第一场对外战事的主脑,就算这场仗最后打输了,自己也能吹牛吹一辈子。
谁说我这个方士出身的人就不能为大明建功立业
谁说我一无是处
我连战场都敢上,且还敢主动设伏,跟鞑靼人正面硬碰硬较量,我就问纵观大明历史,有几个人能跟我相比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