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孩子,去吧(4000字)(2/2)
北条纱奈称呼她为“森塞”。
江漓凭借着自己看岛国爱情片学习而来的外语,知道这是老师的意思。
江漓也打了个招呼,老奶奶笑了一笑,没有说什么,开始教导北条纱奈修行。
江漓站在一边,见识到了北条纱奈修行的内容。
这位老奶奶主要是教导北条纱奈一些巫术。
这种巫术附加在手上的弓箭,然后射出去,有不小的破坏力。
而且岛国深受夏国的影响很深,所以他们的修行的术法之中,也有符篆这种东西。
一直修行到了傍晚,江漓得到了北条纱奈的暗示,离开了寺庙,神宫树林后面的一条街道。
路边停着一辆黑色的布加迪跑车。
在跑车旁边,北条纱奈的贴身侍女已经是在等着江漓了。
这个侍女叫做智子,江漓觉得年纪约莫在三十岁上下。
智子见到江漓走过来,她主动走上前,将车钥匙交给他,并且双手扶在身前,鞠了一躬:“江先生,我们家小姐的安危就拜托您了。”
拿着车钥匙,江漓看了这一辆跑车一眼,再看着这位名为智子的女子侍女一眼,开口道:
“智子小姐,其实在我看来,北条小姐跟我一起离开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虽然说北条小姐的境界也有练气三成,但确实不够看。
若是智子小姐想要让她留下的话,那我就独自将这辆车给开走。”
智子摇了摇头:“十分感谢您关心小姐,可是江先生,您可能不知道。
虽然我们家的小姐从来都没有违抗过老爷的意愿,从小到大老爷说什么,小姐便是如同乖乖女一样做什么。
但实际上,我陪同小姐一起长大,知道小姐的心里面是非常任性的。
而且只要是我们家小姐决定要做的事情,那就不会放弃。
所以哪怕是这一次我将小姐带回去了,小姐依旧是会想着出来。
此外”
说着说着,智子嘴角微微勾起。
“我们家的小姐做出这么出格的行为,还是第1次,其实在我的心里面是挺欣慰的,因为小姐至少做出了一次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
“听你这么一说,看来雪漫和你们家小姐的关系真的挺好的。”
江漓的心里面也挺感慨。
雪漫能够让一个乖乖女第一次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这说明她们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对于我们家小姐来说,陈小姐是最好的朋友,我也非常庆幸我们家小姐能够交到陈小姐这么好的朋友。”
“雪漫能够交到北条小姐这么一个知心的朋友,她也肯定非常高兴,否则的话,雪漫也不会叮嘱我要好好保护她。”
江漓拿着车钥匙。
“我会尽力保护好北条小姐的。”
智子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再对着江漓鞠了一躬后,转身走远。
与此同时在。
神宫里面。
北条纱奈依旧是练弓拉箭,然后一箭射出。
她的每一箭都正中靶心,每一次拉弓都是那么的不慌不忙,看起来非常的有章法。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北条纱奈觉得自己可以离开了。
如果是走后门,北条纱奈也绝对会被爷爷派遣保护自己的那一些人给发现。
那一些人正在竹林外等着呢。
好在的是,在神宫之中的一个房间里,其实有一个暗道。
这一个暗道可以直接通往后门。
而这一个通道在北野奶奶的房间里面。
趁着北野奶奶还在神宫制作着一些御守,给一些新人祈福。
北条纱奈觉得这是最好的机会了。
北条纱奈悄摸摸地进了北野奶奶的房间。
就当北条纱奈要按动房间里面一个按钮的时候,在她的身后,传出了北野奶奶的声音。
“纱奈。”
被北野奶奶轻声喊道。
北条纱奈心中一惊,打了个哆嗦。
少女转过头看到。
北野奶奶站在自己的身后,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奶奶。”
北条纱奈收回了自己的手,像一个无事人一样的看着北野奶奶。
“沙奈你要去哪里呀”
北野奶奶微笑地问道,神色非常慈祥,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孙女一样。
“奶奶,我……”被当众抓包的北条纱奈心神紧张,想着怎么跟北野奶奶解释。
不过北野奶奶并没有一直干等着北条纱奈的回答。
她走到了一个柜子的面前。
然后从一个柜子里面将一个盒子给拿了出来。
虽然说北野奶奶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但是这一位老人家的手非常的稳重,握着那么大的一个盒子,没有一点的颤抖。
老人家最后将盒子放在桌子上,然后轻轻拍了拍面前的位置:“纱奈,过来坐一坐吧。”
北条纱奈看了一看奶奶,再看了一看北野奶奶面前的位置,最后坐到了老人家的面前。
就当北条纱奈想着怎么跟老人家解释的时候。
老人家将面前的盒子打开,一把崭新赤红的弓箭出现在少女的面前。
“北野奶奶,这是”北条纱奈看着一把幽蓝色的弓箭,意外道。
“这一把弓箭,并没有一个切确的名字。”
北野奶奶笑着道。
“神话传说中,它是建御雷神的武器,箭矢可化为霹雳,引发风暴、雷击甚至地震,当然,这也只不过是存在于传说之中而已。
但是如今灵力复苏,以前的传说,也不一定是假的。”
北野奶奶抬起头,微笑地问道:“纱奈,你可知道为何我会收你为弟子你只是以为你的身份吗并不是,而是你来的那一天,这一把弓箭,对你做出了反应,我能感受得到,它期望着你将它拉开。”
“北野奶奶.”北条纱奈已经不太明白奶奶的意思了。
“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你爷爷跟我说,不要让你离开东京,但是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做出决定。”
北野奶奶合上盒子,将弓箭推给北条纱奈。
“孩子,带着这一把弓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