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圣教道经!天下归一!(1/2)
看到这个名字,杨奇伟微微蹙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去年四月,当得知清国与明国签订停战协议的那一刻,杨奇伟便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的悄然降临。
清国和明国连年征战,积怨已久,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握手言和。
个中缘由,不言而喻。
无非是双方达成了某种默契,或是共同察觉到了来自第三方的潜在威胁。
而这个第三方,还需要考虑吗?
有鉴于此,杨奇伟当机立断,吩咐张楚山着手一项重要任务。
从圣教中精心挑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将他们秘密送往天下各地,无论是明国、清国,还是周边那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都在他们的渗透范围之内。
去年七月,圣教的第一批细作顺利抵达清国。
甫一踏入这片土地,他们便察觉到了诸多异样之处。
圣教教主杨奇伟的作品,竟早已在清国境内悄然传开!
然而,这些作品已经被清国官方列为禁书,严禁民间传阅。
一旦被发现有人私藏或是传播,惩罚极为严酷,轻者人头落地,重者甚至会牵连满门,招致灭族之祸。
细作们虽疑惑,是谁将教主的着作送到的清国,但想要查询根源,谈何容易。
清国境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书籍传播的途径错综复杂。
不过,谁送来的,虽然重要。
可更关键的是,这些作品是否引起了清国其他势力的关注,以及引发了怎样的关注。
于是,圣教的细作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江湖优势,积极与那些对清国统治心怀不满的势力展开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的交际能力,成功发展了一些线人。
这些线人分布在清国的各个角落,为圣教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有价值的情报。
如今,短短数月过去,圣教的下线已经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明国,以及清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生根发芽。
而白莲教,正是圣教在众多江湖势力中重点接触的对象之一。
圣教与白莲教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去年十一月。
那一次的会面,双方相谈甚欢,对彼此的理念和目标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自那以后,双方的往来日益频繁,交流的内容也逐渐从表面的寒暄,深入到了实质性的合作层面。
而白莲圣母王聪儿,作为当下白莲教名义上的话事人,更是圣教不得不接触的人物。
当然,王聪儿只是名义上的话事人,实则各地分坛的事情并不能完全做主。
相当于联盟首领。
杨奇伟的思绪在脑海中飞速流转,仔细回忆着关于王聪儿的诸多信息。
与此同时,他的目光在手中的文件上缓缓移动,从字里行间捕捉更多有用的信息。
思索片刻后,他抬起头来,对着张楚山吩咐道:“好生招待,切不可失了礼数。”
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张楚山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声音干脆利落。
他自然知道与白莲教合作的重要性。
圣教虽然在清国也有些发展,但和白莲教这样发展不知多少年的势力相比,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清国到底不是明国。
明国的圣教发展,是因为有杨奇伟在这里。
有杨奇伟提供的无数资源,才有圣教快速发展的基础。
可圣教想要将资源送往清国,供给清国的圣教分部,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故而,在清国寻找朋友,互相合作,以打击清国为第一要务,便是圣教的战略决策了。
张楚山迅速转身,迈着大步快步离去。
他的身影在走廊中渐行渐远,很快便消失在了转角处。
杨奇伟放下手中的文档,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而后将目光转向黄宗羲,开口问道:“道经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听到“道经”二字,一旁的陈圆圆不禁面露疑惑之色。
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解,先是看了看杨奇伟,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些答案。
然而,杨奇伟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让人难以捉摸。
随后,她又将目光投向黄宗羲,上下打量着他。
在她看来,黄宗羲不过是一介文人,丝毫看不出有修行的迹象。
既然不是修行中人,又如何能够承担起编纂道经这般重任呢?
陈圆圆的心中充满疑问。
黄宗羲闻言,挺直了腰板,脸上的神情变得格外严肃。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直视前方,正色道:“已经基本完成内容修订,目前正在进行二次审稿。按照进度,最迟正月十五可以完成初版。”
说到这里,他声音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向杨奇伟立下一份军令状。
杨奇伟听后,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的右手五指轻轻敲击着记载清国情况的文档,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