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北伐遗恨,张鲁归川!(1/2)
果应诸葛亮之言,此雨下半日而歇,时至傍晚,已云收雨霁,残阳铺洒大地。
偶有残滴落下,或为高树间飘落的水滴。
诸葛亮看着远处夕阳西下,心中亦有感慨:
亮虽借观星与气象之术候雨,而非祈雨。
然天道无常,若非天地垂怜,纵然有雨,又岂能下得如此丝毫不差?
汉中啊汉中,若此间真有神灵相佑,亮当为君拜谢。
……
而此时此刻,汉中百姓上下皆喜,他们顾不得休息,引渠灌溉,挖池造坛,恨不得将这场雨水利用到极致。
一时间,南郑街巷闾阎议论纷纷——孩童们追着湿漉漉的裤脚学舌“仙师祈雨”,老妪在灶台前用面糊为诸葛亮塑泥像,青壮汉子扛着锄头逢人便说“亲眼见先生踏云指雷,求得大雨”。
田间地头,有人将沾着雨珠的艾草系在竹篱上,谓其“仙师赐雨神草”;市井酒肆,说书人敲着醒木添油加醋:“那紫袍仙人袖中抖落二十八星,正应了天罡布雨之术!”
只一夜之间,诸葛亮的名号传遍南郑城内外,百姓口耳相授时必以“天师”“活神仙”敬称。
对此,阎圃也不敢违逆半分,遂按诸葛亮所要求,欲派斥候去联络大天师。
但其犹生担心:“大天师若不归,又当如何?”
诸葛亮掐指一算,告知:“你于信中所言,曹操已探知汉中空虚,正起兵欲南下。大天师必归也!”
阎圃拜道:“便依仙师。”
诸葛亮亦写一密信,命人传往张飞与邢道荣处。
是夜,张鲁三弟张愧忧心忡忡来找阎圃。
“诸葛仙长道法通神,却使吾教道统蒙羞,却待如何?”
阎圃叹气道:“未知其道法精深何处,不敢妄加揣度,擅作主张,唯有请大天师归来再做计较。”
张愧无奈叹息:“唯有如此也。”
而同时,赵云亦与诸葛亮于屋中论及祈雨之事。
面对赵云的惊奇,诸葛亮如此说:“天地万象,皆循阴阳运化之妙,察其机枢,方能善假于物。张鲁以符水惑众,行欺世之术,不过愚弄黔首耳。若欲令汉中黎庶诚心归附,当以王道正其视听,以教化破其虚妄,使天师道之谬,如朝露遇阳,自然消散。”
赵云慨然一笑:“话虽如此,可如今汉中之民,可都将军师当成了神仙啊!”
诸葛亮抚着羽扇笑了笑:“非常之时,只能如此。待主公得并天下,亮必会推行王道,以法度德治安邦,令百姓奉法律,知德善,而不惑于神鬼之道。”
赵云心中犹生敬佩之意,朝诸葛亮一抱拳,神色无比坚定:“军师纵有高才,却不惑于民,真乃治国安邦之大道!云虽一介武夫,亦愿与军师戮力同心,助主公早日成就大业!”
诸葛亮看着意气风发、坚毅果敢的赵云。
不知不觉间,脑海中又回忆起梦中的第一次北伐。
那时,赵云年纪已大,率军行斜谷道,佯作主攻之军,攻打长安。
以拖住曹魏关中地区的主力大军,使其无暇西顾。
他则亲率大军,暗渡祁山道,直取陇右,意图出其不意地占据战略要地。
整个计划非常完美。
诸葛亮也在凉州之地势如破竹,夺取数郡。
这时候,只要街亭狭地能守住十日,便能整合陇右兵力,完成断陇壮举。
到时候,防线既成,长安对凉州再无相援之力,便可徐徐将整个凉州纳入蜀汉的版图。
若得如此,复兴汉室,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终究棋差一着。
被安排在街亭负责阻断曹魏援军的马谡,却自恃熟读兵书,全然不顾“当道下寨”的叮嘱,执意将大军屯于南山之上。
而后,又被张合率领的曹魏大军围困在山上,致全军大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