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174章 口头支票,换来两个骑兵军

第174章 口头支票,换来两个骑兵军(2/2)

目录

杂牌军缺少安全感,这也是无奈之举,可以理解。

副司令部的中校参谋徐虎,负责清点骑兵军的人手装备,对于两支曾经的东北军骑兵部队,只是感觉到了唏嘘不已。

统帅部向来是分配不均,优先补给嫡系,这就导致杂牌部队越打越伤,越打越弱。

装备毁坏、人员流失,为了补充兵力,只能整编伪军跟地方武装,只需一两场惨败,便会沦为二线部队。

清点当中,几乎看不到山野炮,有些辽造步枪膛线都磨平了,狗都不用。

机枪、火炮、弹丸等,也只能用残缺不全来形容,持枪率也就六七成的样子,人均子弹不足30发。

这样的部队,没有后勤撑着,不换一批枪械,战斗力就像路边的一条,估计连二流都算不上。

缺枪少弹也就算了,最主要还缺马匹,番号是骑兵军,大部分兵力却是步兵。

跟孙德胜的骑兵师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唯一的用处是能够提供2万余兵力,其中骑兵2军8000余人,挺进军尚有1.2万人。

好歹是正儿八经的番号部队,杂牌归杂牌,可快速整编,还能为李峰带来200公里的即时战略视野范围。

吸纳两个骑兵军后,总兵力达到7万人,即时战略视野即将突破1000公里关口,达到了930公里。

他人在云中城坐着,部队几乎尽收眼底,随时可以纵观全局。

盘点人手装备以后,两支部队开拔至归绥城外,这边有绥远军工,为他们修缮枪械。

两位军长乐呵呵的,杂牌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看准了时机,紧紧抱住李峰的大腿,一方面安排核心军官到云中城深造学习,一方面又给冯牧送了礼,委托军工厂的工人帮忙。

绥远军工厂已经初具规模,技术上能够仿造步枪、机枪、掷弹筒、步兵炮、迫击炮及各式炮弹。

修缮跟翻新更是小意思。

李峰授意把这个过程放缓一些,不要影响了原有的生产效率。

也可安排人手,对两支骑兵军做军纪约束,安排统一的整训。

李峰能迅速的拿下两个骑兵军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但绥远本土的35军、22军、81军却如三座大山横亘在前,各怀心思,对这位“外来的副司令”充满敌意。

过江龙与地头蛇类似于水火,必不能相容。

李峰在绥远、察南、雁北的动作太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军阀的那般做派。

又是拉拢地方群众,又是打造军工厂,俨然是当成了自己的地盘来经营。

出身绥远老牌军阀世家,部队扎根绥远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在他们看来,李峰不过是个外来的“暴发户”,根本不把其放在眼里。

而22军和81军那边,同样暗流涌动,各怀心思的将领们也在各自的营帐中,谋划着应对这位新上任副司令的策略。

绥远的局势,比日伪军在的时候还要复杂棘手。

很正常,都是一群擅长内斗的家伙。

李峰并不认为自己有成熟的政治手腕,能够借外力周旋掉这些老狐狸。

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出意外还得靠武力平定。

日军尚在,对自己人动枪,怕是很难执行。

可要是不解决,一旦华北日军抽调兵力往西进攻,那独立军可就处在日军跟这群老狐狸的中间了。

不自觉的深吸口气,只觉得棘手跟难缠。

得找个可以突破僵局的理由,尽早解决后背的威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