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探明真凶(2/2)
话音刚落,从人群中走出三个人,他们低头弓背,很快来到刘公公面前,他们脸上满是恭敬与惶恐,连声拱手,异口同声地说道:“柳家村三老在此听宣。”
刘公公看着面前三老,只见他们依旧还低着头,始终不敢抬头看自己,便冷笑一声,慢悠悠地说道:“且慢,你们就是柳家村的三老?”
那三人闻言,忙不迭地应声答道:“回公公的话,我们三位正是柳家村的三老。”
刘公公却眉头一挑,戏谑道:“咱家不信,你们凭什么证明自己是三老呢?莫不是他人冒充的吧?”
那三老闻言,先是一愣,接着那为首的忙说道:“回公公的话,我们三位确实就是柳家村三老,身后这些村民都可以为我们作证。要不公公喊他们过来,您问问便知。”
刘公公闻言,摇了摇头道:“不用他们证明了,咱家就可以为你们作证。”
三老中为首的说道:“公公说笑了,您怎么为我们作证呢?”
刘公公笑道:“怎么,你们不信,你们抬眼看看就知道了。”
三人一听,忙抬眼瞧去,这一看不要紧,一看,他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原来,面前此人竟然就是刚才在村口被他们拦下的那个老汉,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王后娘娘身边的公公。就在三人发愣之时,刘公公笑道:“怎么,就一会的功夫,你们就不认得咱家了?”
三人闻言,连忙下跪,连其中拄着拐杖的李老爹也丢下拐杖,扑通一声跪下。三人口中连声称罪:“公公饶命,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公公,请公公恕罪。”
刘公公见状,忙伸手阻止道:“好了,好了,别跪了。留着进去还要给王后娘娘下跪呢。三老听宣,王后娘娘召柳家村三老入帐觐见。”
三人忙应声:“遵旨。”
说完,三人站了起来,刘公公说道:“你们随咱家进去吧。”
说完,刘公公转身进了大帐,而三老也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走进了大帐。
众人来到王后跟前,刘公公重新在王后身边站定,三老则站在王后跟前,身体颤巍巍,不知所措。这时刘公公冲三老喊道:“柳家村三老,见了王后娘娘还不下跪行礼,更待何时?”
三老一听,忙扑通一声跪在王后跟前,连磕三个头,嘴里说道:“柳家村三老恭祝王后娘娘万寿安康。”
王后转头问刘公公道:“他们可就是柳家村三老?”
刘公公说道:“回王后娘娘的话,他们就是柳家村三老。”
王后笑道:“果然是你们,三老啊,你们抬起头来,看看还能否认出本宫是谁吗?”
三老闻言,忙抬头望去,立即认出了端坐上面的人正是刚才在村口见过的那瞎眼老婆子,没想到她竟然就是王后娘娘。三人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又不住地磕头,嘴里连声说道:“柳家村三老见过王后娘娘,小的们刚才有眼不识泰山,对王后娘娘万寿多有冒犯,请王后娘娘责罚。”
王后闻言,却笑道:“哦,三老快平身。”
三老再次磕头道:“王后娘娘,小民有罪,不敢起身。”
王后笑道:“三老啊,不知者无罪嘛,再说,刚才在村口,你们对本宫也并无冒犯,本宫怎么会怪罪你们呢?”
然而,那三老却仍旧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不敢起身,嘴里连声说道:“小民们有罪,不敢起身。”
刘公公见状,忙说道:“柳家村三老啊,王后娘娘已经说了你们没罪,那就快起来吧,别让王后娘娘久等了。王后娘娘是何等的宽宏大量,怎会与你们这些小民一般见识?”
王后闻言,却对刘公公说道:“刘公公啊,三老也是一时疏忽,刚才对本宫和你也确实无恶意,何需再为难他们?你呀,也别吓着他们了。你去替本宫搀扶三老起身。”
刘公公应了一声“是”,便上前一步,依次搀扶起他们三人。三人起身之后,心中仍是忐忑不安。
王后又吩咐道:“三老啊,你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本宫特赐座,你们权且坐下来,本宫有话要和你们好好聊聊。”
三老赶紧谢过王后,然后依次落座。这时,王后说道:“本宫好不容易来一趟柳家村,心中满是欢喜,本想和大家亲近亲近,说说心里话。可是,柳家村百十号村民,要是都进来,吵吵闹闹的,本宫又受不了那份聒噪,所以,本宫今天就只请了你们三老做个全村代表。”
王后话音刚落,只听大帐里忽然传来士兵身上刀枪碰撞的声音,以及士兵身上铠甲发出的沙沙声。王后便皱起了眉头,对将军说道:“将军啊,你看看你,本宫只是想和三老好好说说话,你却弄了这么多人站在这里,又拿刀的、又拿剑的,知道的人说你是在保护本宫,不知道的还以为本宫不相信自己的子民。再说,三老可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你这架势岂不是吓着他们了?”
将军闻言,赶紧上前躬身施礼,说道:“娘娘教训的是,末将知错了。”
然后,将军冲面前的亲兵说道:“王后娘娘正和三老说话,你们务必保持安静,不要惊吓了三老。”
将军话音刚落,大帐里的士兵齐声说道:“是,谨遵将军命令。”
士兵们的声音在大帐里回绕,再次把三老吓得浑身发抖,连其中李老爹吓得更是把手中的拐杖也掉在地上。王后听到动静,再次皱起眉头,对将军说道:“罢罢罢,将军啊,你干脆把你的人全且撤出去,让他们在帐外听宣就是,不必要大家都挤在一个大帐里。”
将军说道:“是,末将谨遵王后娘娘旨意。”
于是,他冲着士兵说道:“听本帅将令,你们现在全部撤出大帐,在帐外随时听宣。”
士兵们闻令,立即退出了大帐。王后说道:“好,这下好了,本宫可以安安静静地和三老们说说话了。”
这时,三老中为首的率先说道:“多谢王后娘娘的理解,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见这拿刀拿枪的阵仗,心里就发怵,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利索了。王后娘娘的体贴,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王后闻言,笑了,转头对将军说道:“将军,你听到了吧?三老不习惯看到刀剑,他们都出去了,干脆你也出去,在大帐外随时听宣就是,这里就留刘公公一人足矣。”
将军说道:“可是,娘娘,这……”
王后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将军无需多言,赶紧退下就是。将军见状,连忙转身退出大帐。
这时王后微笑着冲着三老问道:“你们能否给本宫做个介绍啊?本宫虽然看不见,但听听你们的声音,此心足矣。”
三老中为首的闻言,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回王后娘娘的话,小民姓王,人称王老汉。另外两位是我的两位老兄弟,这位姓李,另外一位姓张,人称李老汉和张老汉。”
王后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王后说道:“刚才你们在村口把我们给拦着,最初是有些不悦,但后来听你们说,是为了迎接本宫的圣驾,于是本宫又特别感动,看来你们对本宫是一片赤诚之心啊,本宫为此也甚为喜悦。”
王老汉一听,连忙应声道:“王后娘娘明鉴,小民们听说王后娘娘要来,高兴地不得了,但又怕有坏人进村,惊扰了圣驾,所以这才规定外人一律不准入村,结果没想到,刚才竟然是王后娘娘驾临,小民们有眼不识泰山,对娘娘多有冒犯,这是小民们的罪过啊。”
王后闻言,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王后说道:“无妨无妨,你们也是为本宫的安全考虑,本宫怎会怪罪你们呢?相反,本宫还要嘉奖你们对本宫的赤胆忠心呢。”
王老汉再次躬身向前,说道:“禀报王后娘娘,小民有话想说,不知娘娘可否应允?”
王后笑道:“是王老汉啊,你不仅是三老,而且是三老之首,你想说什么,只管说来。再说,本宫今日到这里来,就是想听大家说说心里话,你说吧,本宫听着呢。”
王老汉说道:“王后娘娘,今日三老和柳家村的全体村民能有幸得见您的天威,实乃我们柳家村前世修来的福分。”
“我们这里为偏壤之地,没有珍馐美味,更没有奇珍异宝,大家对王后娘娘只有赤胆忠心。我们三老为了欢迎王后娘娘,之前特地商议,决定备下一杯薄酒孝敬王后娘娘。这酒虽比不上宫里的琼浆玉液,它却代表我们柳家村全体村民的心意,想请王后娘娘品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