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东京,我他妈的来了(2/2)
而且北宋时期的黄泛区也特别严重。
此时开封城还不知道黄河下一次冲击何时到来,但是从唐朝开始扩建,就把汴河圈入了城内。
随着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开封,三代皇帝都对东京城进行了扩建,而且还一直在延续下去。
仁宗时期东京人口就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随着金朝迁都东京,又开始了扩城工程。
如今的开封城虽然没有太大,但是巍峨的土城墙也是颇为震撼人心。
宋煊得仰着脖子看这高大的城墙。
随着一阵号子声响起,护城河的冰面被凿开一阵黒窟窿。
民夫们拉紧绳索,迈着沉重的脚步拖拽往水门拖拽漕船。
船帮上还结着一寸厚的薄冰,甚至连城门洞子上还挂着冰溜子。
为了让船只通过,汴河冬季需要每日征召两千民夫凿冰开道。
这还算天气暖了些,宋煊见的民夫较少。
随着号子声响过,宋煊走进犹如长满獠牙的巨兽嘴里。
守城的兵丁嘴里呼出的白气在狗皮领子上结出霜,不住的跺脚咒骂着迟迟不发的碳饷。
靠近水门这里,即使气温升高。
滴水成冰的地方也不会轻易融化。
反倒是天亮后,又是凝结起来。
夏天倒是凉爽的很,可冬日里是造了老鼻子罪了。
狄青闻言隐隐又些担心。
虽说开封城内禁军是最为精锐的,可是他们之间的差别也是差距很大。
守城门的与在皇城站岗的禁军,待遇很难相同的。
更何况他守城门的禁军也没胆子收受贿赂,只能选择祸害人的货物来取乐。
那几个咒骂的兵丁打量来狄青几眼。
毕竟像狄青这样被消除户籍,押送进开封城的贼配军只多不少。
大家以后兴许就是“同僚”呢。
待到进了城门之后,尽管还在寒冷当中,街上的行人却是不少。
进了开封城的狄青枷锁又重新戴上了,毕竟一会就要去交接了。
陶宏瞧着人来人往的东京城,嘴角扯出一抹笑意。
当年狼狈出逃,未曾想会再次回来。
尽管早就吃喝不愁了,可陶宏依旧想要在东京城闯出一片天地来。
宋煊牵着马走过虹桥。
他看见漕船桅杆上的冰凌被风刮落,碎在了青石板上,像是摔碎了一把玉簪。
虹桥仿佛从建造到毁灭,每日每夜都是超负荷的工作。
两侧的脚店支起芦苇挡风,但是又从里面飘出白烟。
羊汤锅的白烟裹着胡椒味传到桥脚,宋煊随即瞥了一眼,却发现遮不住桥边已经冻毙的乞丐青紫又乌黑的脚趾。
挑着担子卖辣菜羹的老汉嘴里喊出一句:
“热乎的~咧!”
尾音被驴车碾过冰碴儿的咔嚓声掐断。
人来人往。
那只露出布鞋的青紫乌黑脚趾便看不见了。
王珪是在东京生活过的。
遂主动给宋煊介绍老汉吆喝的是一种驱寒小吃。
用芥菜、胡椒煮成的。
冬日里吃一碗发汗了,就觉得浑身热乎了!
许多早出谋生的人都愿意吃上一碗。
只不过这个时辰,剩下没有多少,有点咸了。
没有人在乎冻毙的乞丐。
这种情况在东京城极为常见。
百姓们早就习以为常。
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专门收尸的把尸体扔在车上,拉去城外的乱葬岗。
任由野狗啃食。
因为就算挖坑,挖不了几下,也会露出白骨来。
更何况大冬天挖坑不累吗
可以说拥有百万人口的东京城,哪一日不会死人呐
流入东京城的人总会比流出以及死亡的多。
否则一座城池也不会从百万人口上涨到一百五十万。
而同时期的巴格达、罗马、伦敦最多也不过二十万。
甚至用不着东京城,大宋甚至大辽的不少城市人口数量都超过二十万。
繁华的东京城,最不缺的就是“人”!
陶宏对那具只能看见青紫的大脚拇指的乞丐,印象深刻。
若不是跟着十二郎离开东京城,兴许自己都活不过成年,也成了东京城当中冻毙的一具尸体了。
宋煊却是不想吃这个什么辣菜羹。
他瞥见了那个缩在角落,啃着干面饽饽到卖炭翁。
大宋的京师,从来都不缺乏这种人。
越来越多的人向着宋煊挤过来。
肥羊初具模样,就是这样东张西望,却看不好自己的荷包。
王保与许显纯虽然是第一次来东京,也是被繁华所迷住了眼睛。
但是王保一瞧有人靠近宋煊,立马就挤了过去,直接撞开想要冲撞趁机搞事之人。
那人刚想咒骂乡巴佬,可一瞧见王保如此凶悍的体型。
再加上那腰间的骨朵,立马就收声。
许显纯见他如此动作,当即想起自己的职责,以及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他护住宋煊背后,拿出哨棒,平等怒视每一个人。
警告他们不要靠近,老子也不是好惹的。
“这东京城,真他妈的大啊!”
宋煊瞧着周遭的店铺。
早就不是当年自己离开时的模样了。
狄青颇为诧异的看了宋煊一眼。
他本以为宋煊这种“博学多才”之人的形容词,定然是自己所仰望且不知道的存在。
未曾想宋煊竟然会如此的,如此的“接地气”!
他竟然与自己所想象的是同一句话。
狄青也是从小地方来到东京“谋生的”,被如此大城震撼的只会说直娘贼!
两个差役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东京出公差,对于东京的庞大是有所准备的。
可是东京的消费,也不是他们这趟被塞银子能消费的起的。
这还是蹭了宋煊的饭食,省了不少钱。
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宋十二能够带他们去樊楼消费一把。
王珪哈哈大笑几声。
纵然是名动三京的十二哥,面对东京的繁华,也只能说出这种话来。
王保与许显纯此时没有什么心思看东京城内的繁华,反正就是人多。
再加上宋煊说的“自己像肥羊”,用来钓鱼,吸引来一些人,帮助他们检验练武的成绩,故而一直都是十分警惕。
宋煊倒是也不着急,溜溜哒哒的在街上走着。
路过一家布店,那伙计正在拿着铜盆泼水,故意在那里弄出一条光滑的“琉璃路”。
像是要表演一下平衡能力,来吸引客人驻足进店。
随着陶宏的发问,王珪解释那是泼水成冰防尘的。
毕竟丝绸也是高级货,能买的人自是有着不小的要求。
而旁边的药铺伙计也是不甘示弱,他敲着新鲜的冰,混合着“雪泡梅酒”的悠长吆喝声。
这种饮品是宋人冬季特色饮品,以梅、蜜、冰块调制。
就与东北差不多,冬天卖冰棍似的。
大多数有点钱的宋人,都不会亏待自己的嘴。
宋煊闻到了风里带着冻梨的酸甜,以及巷子里往外传出的结冰尿骚味。
冻梨这种吃法还是从契丹人那里传过来的呢。
随着两国条约签订,互相影响各自的饮食习惯,以及一起腐化堕落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队貂帽骏马踏雪而过,溅起的泥雪扑灭了街边的小泥炉,那流民也不敢发作。
但是马上到锦袍少年随手扔出烤鹿肉作为赔偿,登时引得流民争夺。
他哈哈大笑后,瞥了一眼宋煊。
因为宋煊身后俊朗的马匹,才会盯着宋煊看。
能过在东京城里骑马的人,家世不会太差,就是没见过宋煊这个生面孔。
那锦袍少年在樊楼驻马,随即被左右簇拥着进去。
王珪指了指樊楼,众人皆是看过去。
它在东京城甚至是整个大宋、大辽以及西夏、大理等等之类的都没有能过媲美的。
天下第一酒楼实至名归。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
就算是不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可依旧是传出姜鼓的腥气味道。
王珪尽管在宋煊那里攒了不少钱,可依旧不敢踏足樊楼。
“普通百姓难以踏入,一席酒宴动辄数十贯甚至上百贯钱。”
听到这个数目,狄青等人目瞪口呆。
别说上百贯,他们连几十贯都没有啊!
王珪随即介绍道:“咱们闻到的味道,学名叫做签盘兔,专在冬天吃的。”
“那是什么吃法”狄青是烤过兔肉的,并不是很好吃。
“我听闻是兔肉切片,蘸酱生吃。”
狄青瞪着眼睛,想象不到来的起樊楼的富贵人,竟然会生吃兔肉!
他都不吃生的,容易肚子里长虫子。
宋煊却是明白了,宋人这是追求“时髦”,高级刺身嘛。
“若是能在樊楼吃一次饭,纵然是死了也值了。”
其中一个差役有些感慨的道,他这一辈子都没什么机会踏足。
“这有什么,十二哥八岁的时候,就带我来樊楼吃过一次了。”
陶宏刚一开口就吸引了几个人的目光:
“其实味道挺一般的,不如咱们在家吃焦明做的菜好吃。”
八岁
来樊楼吃饭
狄青被这几个字眼组合的句子,搞得有些听不懂了。
毕竟十二哥八岁那年就开始经商,他那个时候就赚到足以在樊楼吃饭的钱财了吗
王保眼里更是流露出羡慕的神色,羡慕陶宏能那么早就跟着宋煊混,早享受这么多年的福。
“十二哥,你不是第一次来东京城啊”
王珪面带惊诧之色,因为来了东京,他就自动带入导游的身份了。
“我被乡人带着来这里长过一次见识,当时不知道樊楼有多贵,只是听着人说好吃,便带着兄弟们吃一顿。”
宋煊解释了一遭,随即又开口道:“其实樊楼当真是名过其实!”
此时的调味料还挺少的,只能说宋人没有感受过科技的力量。
味道也就挺一般的。
几个人对宋煊的“凡尔赛”极为不赞同。
“那次其实钱不是很够,但是掌柜的给打了个折。”
“要是咱们不去洗澡钱就够了。”陶宏感慨了一句。
“不洗澡咱们就进不去。”
“哈哈哈,也是。”
宋煊随即开口道:“咱们还是曹婆婆肉饼店,那里肉饼精细,味冠京都。”
“都听十二哥儿的。”
差役也不敢多说什么,人家说樊楼一般,你能跟他较真吗
纵然宋十二出手阔绰,可是这么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吃一顿上百贯够吗
更不用说美酒了,更是贵的离谱。
“十二哥当真是会吃的,曹婆婆的肉饼店也很好吃,只是需要排大队。”
王珪带路前去,果然是排大队。
狄青刚想老老实实的过去排队,毕竟他一个带枷锁的罪犯也来排队买肉饼着实是稀奇。
宋煊却是不想,示意陶宏解决此事。
于是陶宏说自己初到东京,听闻曹婆婆肉饼特别好吃,故而想要买几个尝尝鲜,麻烦诸位加个塞,然后开始掏钱当作赔礼的费用。
毕竟他们是跟着罪犯一起来的,初到东京倒是做不了假。
曹婆婆店里的人也是没有制止,而是分外高兴。
说明咱们店铺还是挺有名的。
得了钱的东京百姓并没有骂骂咧咧,反倒是介绍起各处的有名店铺。
至于樊楼。
那是吃曹婆婆肉饼消费的目标群体吗
宋煊等一行人被小二邀请坐在临街等座位上,充当展品。
毕竟头一次来的人做不了假,瞧瞧他们身上的包裹,以及驴车还有那。
嚯。
竟然是一批好马!
定然是富贵人家出身,要么就是家里有权。
否则谁买得起如此俊俏的高头大马啊
酸萝卜被端上来了,就是吃肉饼的时候解腻。
几个人一阵狂吃。
外乡人越是吃的多,店里的人越高兴。
其余食客也是夸赞起肉饼多好来了。
况且吃播,有些时候是真多被人所需要。
宋煊擦了擦嘴,别说他这腌萝卜还挺好吃的。
要来两壶茶。
再次解解腻。
吃饱喝足之后,两个差役当真是极为满足,连忙向宋煊道谢。
“你们该办差就办差去吧,狄青待到你稳定下来后,咱们再聚会。”
“好。”
狄青也是个痛快人,老老实实的戴上枷锁跟着差役走了。
陶宏笑呵呵的追上去,给了差役些许银两让他们等一会说几句话。
他又悄悄塞给狄青两片金叶子,让他该用的时候用,不要被打了杀威棒。
否则你这身体容易落下暗疾,如何还能一刀一枪的在疆场上搏出路
“十二哥知道人心险恶,若是当众给你定会引人妒忌,反倒害了你的性命。”
陶宏压低声音道:
“今后若是在钱财上有困难尽管来寻我,我是会在东京城内安稳下来的,这也是十二哥儿的意思。”
狄青着实没想到宋煊会做到如此仗义,他一时间有些哽咽。
毕竟长这么大,除了他哥哥,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如此好呢。
“好,我记住了。”
狄青把眼角的泪憋了回去。
男子汉大丈夫,如何能轻易落泪呢。
“嗯。”
陶宏瞧着差役压着狄青走了,他又坐回去喝茶。
“十二哥,接下来咱们做什么”
“去药铺,买些药给咱的骏马治病,狄青告诉我一个能治马肺病的法子。”
王珪有些惊诧道:“他会这个”
“他骑射可不比你弱,要不然他能顶罪之后丝毫不慌,反倒想要在禁军当中闯出一片天来吗”
王珪愣在原地,他本以为自己当禁军,定然能够快速的脱颖而出。
未曾想随便遇到一个人,有些本事都是自己赶不上的。
看样子自己绝不能小觑天下人,到了禁军里也要谦虚起来。
王珪回过神道:
“那咱们去赵太丞家,是东京最有名的医馆之一,专医女子和孩童,但是药品种类齐全,保准能订到药。”
“行。”
宋煊与追出来的掌柜的寒暄了几句,得知宋煊是来参加省试,当即喜笑颜开,嘴里说着吉祥话,希望高中之后也能来吃之类的。
宋煊应了几声后,自是离开。
各地之间都是有乡音的,即使是在河南省境内。
故而对于宋煊这个来进京考试之人,并没有太多的怀疑。
只是惊诧于宋煊的手笔,就他身边那个大汉,一个吃的比得过五个人。
没点钱财,能养活得起这样的仆人
再加上宋煊的仆人都穿着丝绸衣,连带着那个犯人也是如此。
如此突兀的场景,纵然是掌柜的在东京城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识过。
京城的富少,也多是自己传锦衣,谁会给仆人传锦衣啊
那岂不是反了天!
但特立独行的宋煊,留给他的只有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
皇城内。
天子赵祯虽然烤着炉火,但是整个人都显得极为亢奋。
十二哥他终于到了东京城。
因为从宋煊出发之时,皇城司的暗探就已经把消息传回来了。
估摸今日或者明日就能回来。
但是赵祯刚刚得到消息,宋煊他进城了,而且还在曹婆婆店里大吃特吃一顿。
路上还与一个发配而来的罪犯同行。
赵祯算是发现了,十二哥当真是容易交朋友。
三教九流,无论身份高贵,或者低微,他都不怎么在乎。
光是这一点,就比寻常人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待到得到消息,赵祯虽然面上表现的极为高冷,一副埋怨他又没时间写三国演义了之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但赵祯内心却是极为火热:
“十二哥,你终于来了,可是让朕可是一阵好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