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311章 新的征程

第311章 新的征程(1/2)

目录

副业队取销,成立18大队(林业大队)、19大队(农机大队)。将各大队的小学进行合并,保留6所小学,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

推广托儿所模式,新建5所托儿所,加上下塘大队(1大队)原有的1座托儿所,也就是6所托儿所。

新成立16个医务室,保证每个大队有一个医务室,继续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同志们,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很重,但步子不能乱,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落实,切不可操之过急,乱了章法。

当务之急是春播工作,我建议咱们从这一季开始全面培育【南光三号】稻种。这个稻种已经经过了验证,产量和品质都高于【南光二号】稻种。”

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春播。

方唯打算从这一季开始生产【南光三号】稻种,这个稻种早已成熟,只不过他公开的时间比较晚。因此,种植这种稻种没有任何的风险,反而会增加收益。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今年的生产计划在理事会会议上获得了通过,方唯让瑶寨送来了所需的稻种,之前已经名满天下的【南光三号】稻种正式进入了推广阶段。

在春播之前,各大队收割了油菜,收获了700万斤高产油菜种子。

去年合作社各大队一共收获了1925万斤高产黄豆种子、2275万斤高产生种子、2275万斤烤烟以及35万斤【南光326】烤烟种子。

稻种方面,算上育种中心的产出,一共收获了13200万斤【南光二号】稻种。

17个大队光是在培育高产种子这一块吗,总产值就超过了2亿元。

如果按照合作社的协议,下塘大队(1队)就可以从分到4000万元。这个数字很可怕,从中也可以看出育种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当然,这仅仅是举个例子,合作社的收益要从今年春播开始计算,之前的收益还是各队自行分配。

反正签协议承诺的资产要全部到位,其中也包括现金资产,概不赊账。

方唯这边也进账了一大笔收益。

【采收农作物,点数+132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7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92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22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227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50000】

【瑶寨结算,点数+3000000】

【总点数:526534320点。】

方唯暂时没有进行升级,接下来整个合作社会增添一些设施,等这些设施修建好之后再说。

时间匆匆。

转眼就开始了春耕。

农机大队掌握着所有的农业机械,轰隆隆开进了田里。

公社也派了部分农机前来支援,8万亩水田、3.5万亩旱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接下来就是播种、育秧等工作,这一季合作社全部转向培育【南光三号】稻种,旱田抽出了1万亩土地培育各种蔬菜种子,剩下的2.5万亩旱田继续培育高产生种子。

适当的减少了一些生种子的培育,是因为目前市场上需求不旺,各地陆续了一些高产生品种,队里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目前在二队新开辟了试验田,育种小组正在筛选下一代的高产生、高产黄豆品种,就是为了保持住自己的领先地位。

方唯在各大队看了看,没发现什么问题,随后就去了瑶寨。

“三哥,我按照你的意思拒绝了分田到户,目前我们还是采取集体经济的模式。

上面倒没说什么,只不过那些盯着我们手里稻种的人又蠢蠢欲动,打算直接把我们的育种技术打包买走。”

王松林的眼神有点幽怨,主要是方唯牵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并没有把寨子拉进去。

要是瑶寨也成为了合作社的一员,估计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打稻种的主意。

“下次再有人无理取闹,你让对方来找我。回头我给寨里写一份授权书,授权你们培育【农优76】稻种。”

方唯是【农优76】稻种的发明人和技术拥有人,之前是没有腾出手来,所以没有理会那些家伙。

现在大局已定,是时候和那些想要巧取豪夺的人碰一碰了。

“三哥,这么做会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王松林之前有点扛不住了,那些人也不是一味地耍横,人家路子也很广,有不少实力人物都帮着他们说话。

现在方唯愿意把压力接过去,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不好意思。

“无妨,这些事我迟早要面对!”

方唯笑了笑,反过来宽慰了王松林两句。

有关稻种的事情,谁出面说情都不好使。他一不打算当官,二不打算当首富,他没必要忍气吞声。

他自己本身还有一个全国代表的头衔,遇到事也不至于被人拿捏。

两人去田里转了一圈,然后又去养猪场和竹林看了看,方唯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

生产这一块,王松林处理的井井有条,基本上不用他操心。

中午。

王松林的婆娘做好了饭菜,跑来竹林这边喊他们回去吃饭。

“走吧,回去和你喝几杯。”

方唯向王松林的婆娘道了一声谢,然后就和王松林朝家里走。

走到半道儿就遇到了一个来找寻他们的阿姐,对方说寨里来了客人,目前正在队部等着。

王松林和方唯摇了摇头,随即就先去了队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