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拜年(2/2)
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还没有开播,今晚电视上重播12月31号的“跨年晚会”节目。
大伯母等人提前讨论李谷一老师的“乡恋”歌曲,虽然已经看过,但还是赞不绝口。这个年代的人对于海对面岛上的事情还是非常关心的。
知道那边富裕,改开以来,报纸上有太多关于那边回来认亲访友、不乏一掷千金回馈亲人的故事。
“来,大家都动筷子!”爷爷端起酒杯,笑眯眯看着一众子孙说道。
全家人纷纷举杯,碰杯声、祝福声交织在一起。
没有花里胡哨的开场,老郭家的年夜饭总是朴实无华,吃喝开心。
大伯兄弟三个先后给聋老头、爷爷奶奶敬酒,停顿一会说说笑笑后,大哥朝郭向北示意,兄弟四个再次敬酒。
一圈过后,酒酣饭香,电视上正好开始播放《乡恋》,众人停箸聆听,完毕,则开始讨论关于海那边岛的事情......
郭向北给赵冬梅夹了一筷子她最爱吃的红烧鱼,“妈,您尝尝,味道肯定不错。”赵冬梅笑着点头,低声道:“一会拜完年我去给你大舅送饺子,你就别去了。”
“行,我不去,我陪大家。”
十点钟,大伯朝二伯父亲使了个眼色,弟兄三个下炕。
一家人笑呵呵看着,知道今晚上老郭家最重要的传统要开始了。
“爹,儿子给您拜年了,祝您长命百岁,笑口常开!”*3
大伯三人一字排开站在炕棱前,作揖下跪,磕头。
接着,又转过头朝着奶奶拜年:“娘,儿子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等兄弟三个起身,爷爷笑呵呵从兜里掏出三张崭新的大团结,一一发给大伯三人。
“老规矩,磕头拿压岁钱。”
众人笑着起哄,鼓掌,尤其是柱子几个大叫着太爷爷今年大气,一会要继续照着这个压岁钱来。
大嫂二嫂几个好笑着,佯装生气伸手打了几个孩子一下,“一点规矩没有。”
奶奶笑的露出仅剩几颗牙齿的牙床:“都有都有,都一样。”
老郭家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晚辈拜年磕头都有压岁钱。
除非哪一房没有男人,女人一般是不参与这个活动的。
爷爷出手一张大团结,几乎是给今年的压岁钱定了调子,后面的自然也会按着这个数目来。
接着是郭向北兄弟四人,家里辈分越多,后面需要磕头越多,挣得压岁钱也越多。
弟兄四个先是给爷爷奶奶拜年磕头:“爷爷,孙子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吉祥,万事如意。”*4
“奶奶,孙子给您拜年了,祝您笑口常开,长命百岁。”*4
然后是给大伯、二伯,父亲以及,大伯母、二伯母、赵冬梅拜年。
收了压岁钱后,三个哥哥退到一旁,郭向北朝李卫红、李卫倩、凌友芳招手,对着聋老头就拜了下去:
“师父,弟子郭向北(李卫红、李卫倩、凌友芳)给您拜年了!祝您在新的一年龙马精神,事事顺意!”
聋老头在老郭家地位很高,一是因为年龄,二是因为他是郭向北一家四口的共同师父。
郭向北作为行过拜师礼,办过拜师宴的正式入门弟子,有赡养聋老头百年的责任和义务。再加上练武之人不分男女,所以李卫红三个记名弟子也跟着一块热闹一下。
开饭前聋老头就特意和爷爷说过,和郭向北同辈以上的,除了向北一家四口,其他人就不必行跪拜礼了。比郭向北辈分小的,柱子等人倒是无所谓。
但是该给晚辈的压岁钱不能少。
郭向北估计这个可能和老一辈人的规矩有关,也没多在意。
接下来可就热闹了,炕上坐着的每个人手中捏着一叠钱,笑呵呵看着。
柱子带着一众弟弟,还有硬是挤进来想要挣压岁钱的妹妹们,呼拉拉就跪了一地。
太爷爷,太奶奶、董爷爷、爷爷、奶奶、二爷爷、二奶奶.......
光是一圈称呼下来,就要半天时间,等一群小家伙们拜完年,拿上钱喜滋滋坐回位置,每个人兜里至少一百多。
这可是一大笔钱!
年龄大点的知道这钱最终连一张恐怕都留不下,当场挤眉弄眼想着找怎么应付老妈的“给你存起来”。
年龄小的一边数一边傻乐,等搞明白这不过是过手钱时,已经为时已晚.....
赵冬梅带着打包好的菜和饺子走了。
女人和孩子们盯着电视看,炕上郭向北和大哥二哥几个“五魁首、六六六”个不停,一杯接一杯谁也不认怂,明显已经喝的上了头。
爷爷和聋老头靠着炕墙,眼神迷离称兄道弟,回忆往昔峥嵘岁月,道尽故人故事过往云烟。
柱子几个听着外面胡同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屁股下像抹了油压根坐不住,开始朝着太奶奶挤眉弄眼。
“你们这帮猢狲,去吧去吧,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哦噢!可以去玩了!”
一群小家伙兴奋的站起来就往外跑,大嫂二嫂三嫂急忙追了出去,很快,外面就传来不情愿讨价还价声,
“妈你给我留点呗,五毛钱太少了,至少一块。”
“不要不要,我自己存着,妈你拿走就不给我了。”
“你骗人,以前都说给我存,我都没见过......”
“不!我不要给你存,我要自己存.......”
还有几个小的哭的稀里哗啦......
饭后,女人们收拾碗筷,男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聊天。
郭向北和几个哥哥又摆开了扑克,这次玩的是斗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