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白莲教·灾情应对(1/2)
【白莲教大体上诞生于宋朝,最开始的时候是吸取了净土宗等教派的教义,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因为其形式上半僧半俗,教义简单经文也通俗易懂,且和百姓们日常认同的理念并不冲突,如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等等,因此,很快就博得了百姓们的好感,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也被白莲教一直延续了下去,后来的白莲教同样能够轻易让下层百姓们认可和接受,也因此成为了很多起义中组织引导百姓们的方式。】
【因为白莲教的特性,在南宋尚且存在时,这个宗教就成功地从南方传到了北方,并且同样收获大批信徒,等到元朝建立后,更是直接认可了白莲教的存在,这个时候,白莲教摇身一变,从一个秘密民间宗教,变成了光明正大得到朝廷认可的大宗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白莲教影响范围的扩大,白莲教也开始分化起来——一部分坚守旧的教义,继续安分修行;一部分选择夜晚聚集白天散去,谋划各种反对元朝朝廷的行动;还有一部分开始宣扬“弥勒下生”这一类理念。】
【由此,元朝朝廷对白莲教的态度转变了,白莲教被朝廷禁止,虽然后来一度又得以恢复,但情况已经无法扭转——只是,在白莲教越发不得上层待见的同时,信奉其的百姓却越来越多。】
【而这期间,白莲教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宗教混合体,吸取了明教、弥勒教以及佛教道教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越发符合百姓们的需求。】
【而自此之后。白莲教在某种程度上就“走在了造反起义的第一线”,不论是元朝,还是明朝,以及清朝,都有白莲教的身影活跃一线。哪怕朝廷如何严令禁止白莲教各种教派的传播,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禁止不了,当然是因为百姓们确实需要一些东西,而白莲教又符合了百姓的需求——这些需求,是朝廷不能满足的,或者不愿意满足的。”一个官员摇头叹道。
虽然其中不乏有一些借机挑事儿之人,但能够活跃这么久,终究还是因为其确实符合百姓的需求。
他旁边的一个清瘦男子闻言皱眉:“既然你明白这点,那你也并非什么无法体谅生民之人,为何……”为何不能进一步开仓赈济灾民?为何不能进一步向朝廷向皇帝上报?!
“李兄,我确实不什么恶人,也确实想要为百姓为朝廷为天下做一些事儿,所以,我尽忠职守,在其位而谋其政,做好自己所有应该做的,不是吗?”那个官员笑了笑,“我自是知道灾民不易,但……”
但你说的那些,显然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责任范围了。
——这个时候,要不要做更多的事情,就要看皇帝的意思,看皇帝是个什么人,看皇帝整体倾向于什么态度。
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可以不在乎自己颜面而在乎民生天下,是一个真心看重百姓性命而非其他的皇帝,那自己现在当然可以多做一些,让自己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符合了这种皇帝心目中大臣的职权范围。
但是,如果皇帝是一个爱面子之人,如果皇帝心中有很多东西都远比这些百姓的性命更重要……
那对不起,他确实做不到更多。
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忠职守,尽职尽责,在不进一步开仓的情况下赈济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灾民,同时阻挡他们继续前进,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