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惊魂鬼故事【续】 > 第35章 风水禁忌之老宅秘事(上)

第35章 风水禁忌之老宅秘事(上)(2/2)

目录

老人看着林晓,缓缓开口:“孩子,你是林家后人,命中注定要解开老宅的谜团。老宅的秘密藏在地下的密室中,只有找到正确的钥匙,才能进入。钥匙就在老宅的花园里,被一块特殊的石头压着。但你要记住,密室里的东西关乎重大,且暗藏凶险,切不可轻举妄动。”

林晓刚想问些什么,老人却突然消失了。林晓从梦中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她回想着梦中老人的话,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她推醒了旁边的苏然,把梦中的事告诉了她。苏然半信半疑:“晓,这会不会只是个梦啊?不过要是真能找到什么线索,倒也可以试试。”

第二天一早,两人再次来到老宅的花园。花园里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要找到一块特殊的石头谈何容易。

她们在花园里仔细寻找,找了许久,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石头表面光滑,刻着一些奇怪的纹路。林晓和苏然合力搬开石头,

拿着钥匙,林晓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她知道,离真相又近了一步,但同时,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强烈。

林晓和苏然拿着钥匙,在老宅里四处寻找能打开密室的门。找了很久,终于在一间杂物间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锁孔,与钥匙的形状刚好吻合。

林晓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锁孔,轻轻转动。随着“咔嚓”一声,墙壁缓缓打开,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入口,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人顺着楼梯小心翼翼地往下走,楼梯很陡,且布满了青苔,稍有不慎就会滑倒。走到子。

在密室的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棺,石棺上刻满了奇怪的符号和图案。林晓和苏然走近石棺,突然,石棺里发出一阵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挣扎。

苏然吓得脸色惨白,紧紧抓住林晓的胳膊:“晓,这……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走吧。”

林晓也十分害怕,但好奇心和爷爷的嘱托让她强忍着恐惧。她绕着石棺查看,发现石棺的盖子上有一个凹槽,形状与《风水秘术》中记载的一个风水图案一模一样。

林晓想起书中提到,某些风水图案可以用来镇压邪物,难道这石棺里镇压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就在这时,石棺里的撞击声越来越激烈,仿佛里面的东西随时都会破棺而出。林晓顾不上那么多了,她从口袋里掏出那本《风水秘术》,按照书中的方法,将一块玉佩放在凹槽里。

玉佩刚放进去,石棺里的撞击声突然停止了,周围陷入了一片死寂。林晓和苏然紧张地盯着石棺,大气都不敢出。

过了一会儿,林晓壮着胆子打开了石棺的盖子。石棺里躺着一具穿着古代服饰的尸体,尸体保存得十分完好,面色如生。在尸体的胸口,放着一个精致的盒子。

林晓颤抖着伸手拿起盒子,刚一碰到盒子,尸体的眼睛突然睁开了,直直地盯着她,嘴里发出一声阴森的怒吼:“谁让你们来打扰我的安宁……”

林晓吓得手一哆嗦,差点把盒子扔出去。苏然也脸色煞白,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后退了好几步。

“别慌!”林晓强装镇定,虽然声音也带着明显的颤抖,但还是努力给自己和苏然打气,她死死地盯着那具突然“复活”的尸体,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神中满是恐惧却又透着一股倔强。此时她脑海中疯狂翻阅着《风水秘术》里的各种应对之法。

“我们……我们只是无意中闯入这里,并无恶意。”苏然结结巴巴地说道,双腿发软,感觉随时都会瘫倒在地。他双眼瞪得滚圆,目光一刻也不敢从尸体上移开,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那具尸体缓缓坐了起来,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无意中闯入?这世间哪有这么多巧合!你们这些小辈,竟敢惊扰我千年的沉睡。”它的声音仿佛来自九幽地狱,透着彻骨的寒意,回荡在这封闭的空间里,让人不寒而栗。

林晓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她鼓起勇气问道:“您究竟是谁?为何会在此处?这个盒子又有什么秘密?”林晓说话时,嘴唇微微颤抖,眼神中既有恐惧又充满好奇。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风水秘术》,仿佛那是她此刻唯一的依靠。

尸体冷冷地看着她,“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不该来。这个盒子,关乎着一段不该被现世知晓的过往。”它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是回忆,又似是怨恨。

“可我们已经来了,您就告诉我们吧,或许我们能帮您完成什么心愿,让您得以安息。”苏然壮着胆子说道,他的身体依然在微微颤抖,但语气中带着一丝诚恳。此刻他心里想着,只要能从这诡异的局面中脱身,做什么都行。

尸体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罢了,既然你们有缘来到此处,那便听我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吧。我本是千年前的一位风水师,因窥探天机,被人陷害,封印于此。这个盒子里装着的,是解开当年谜团的关键。”它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重的历史气息。

林晓和苏然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与疑惑。“那您为何要对我们发怒?”林晓问道,此时她的恐惧稍微减轻了一些,好奇心逐渐占据了上风。她的眼睛紧紧盯着尸体,试图从它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我沉睡千年,好不容易等到这片刻安宁,你们的闯入,打破了这份平静。我不知你们是敌是友,自然要有所防备。”

目录
返回顶部